岱宗覓翠
2021/12/18 13:57:27
蘇軾(1037一1101),字子瞻,號東坡,四川眉山人。他出身在一個比較清寒的知識分子家庭。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政論家,又都屬于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。蘇軾在幼年時代,就接受了豐富的封建文化的教養和熏陶,這對于他后來的思想和創作都有很深的影響。蘇軾的一生是在激烈的政治斗爭中度過的。他成長的時代正是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逐漸形成、社會危機急遽發展的時代。自范仲淹慶歷新政失敗以來,士大夫階層中仍然醞釀著政冶革新運動,一些局部的改良也漸次展開。宋仁宗嘉祐二年(1057),二十一歲的蘇軾考取進士,做了主簿、鑒判一類地方官,就迅速地卷進了這個浪潮。這時期的政治思想,集中地反映在二十六歲考制科時的試卷《進策》和梢后二年的《思治論》中。他在文章中分析了當時經濟、政治和軍事各方面危機四伏的情勢,從儒家的政治理想出發,提出了革新弊政的要求。他對于具體的措施也作了一些探索,但大都只是治標的辦法,像天下之所以不大治者,失在于任人,而非法制之罪也的議論,更表現了他最初的保守傾向。蘇軾的一生從主張改革,反對改革到維護某些新法的變化,典型地反映了正在向豪族地主轉化心庶族地主階層的兩重性。他在新舊兩黨之間的依違態度,使他得不到任何一方的全部同情和支持,悲劇的命就樣伴隨他的一生。)
109